3Z中文网

3Z中文网>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起点 > 第423章 422烧饼(第1页)

第423章 422烧饼(第1页)

第423章422烧饼

星期六一早,唐植桐还是以往的时间从家里出发,待送下两个妹妹后,没有去邮电学院,而是去了西边的煤场。

物资局和煤场都是第一次搞这样的活动,对于群众需求拿捏的不是那么准确。

虽然报纸上说是从下个月开始,但保不齐这两天就会有居民去买煤,反正唐植桐就是昨天去的,当时人也不少。

北邮的同学起的并不比唐植桐晚,当唐植桐来到煤厂的时候,同学们已经按照既定的分工落实到岗。

不少同学看到唐植桐后,都面带笑容的跟唐植桐打招呼、致谢、夸赞。

虽然他们都拿着助学金,但谁又会嫌手里的钱多呢?

一天一块钱,对这帮尚未踏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已经是很高的收入了。

昨天回去的路上,他们都知道了这份社会实践的来龙去脉,对于唐植桐这种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同学们争取好处的同学,他们都是发自内心的敬佩。

“行了,行了,再夸我就飘了,到时候拽都拽不下来。”唐植桐进门口脸上的笑就没断过,一边跟同学客套着,一边还不忘叮嘱:“既然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了,那可得把这份社会实践做好,我可是跟那边打过保票的,千万别掉链子。”

待看到魏之桢后,唐植桐与同学挥手作别,走向前问道:“魏老师,不是说明天才开始吗?我看今天的阵仗像是要正式启动似的。”

“报社那边研究了一下,决定今天预热。温暖月的消息已经放出去很久了,明天得报道进展,素材要在今天获取一些。”魏之桢笑笑,跟唐植桐解释道。

“理解,理解。”唐植桐点点头,今儿的情况明天见报,这已经是非凡的速度了,关键这么做也不算虚假,比起那些提前做好表面工作,两头糊弄的已经算是良心了。

“我跟煤场这边又沟通了一下,这活动说是一个月,可能不会持续这么久。按照以往的供应来看,居民购煤大多集中在11月初。这样一来,留给你们班的社会实践时间最多只能是四天。”即便唐植桐不过来,魏之桢也打算过去找他把这话说清楚,毕竟人家颜处是看在唐植桐面子上才给派了这么個实践活动,不看僧面还得看佛面。

“好嘞,感谢魏老师,四天已经不少了。”唐植桐对此并没有异议,好处不能占尽,更何况四天就是每人四块钱,拿着这钱去农村买红薯的话,也能买个二三十斤了。

唐植桐得了讯,四天,也就是从今儿开始,一直到下个星期二,自己星期三返校即可,能好好在家躺上两天了。

唐植桐在煤场的这半个来小时,已经有附近居民陆陆续续前来买煤。

为了不影响同学们上工,唐植桐告别魏之桢和同班同学,骑上自行车去往北图,得告诉小王同学一声,自己今儿不上课,下午不会过来接她,省的她空等。

跟小王同学打好招呼,唐植桐又薅了一车木柴回家,准备做烧饼。

中华饮食文明源远流长,菜系多,面食的做法也多种多样,各地均有自己的特色。

唐植桐虽然没有统计过烧饼的种类,但盲猜一下,保守估计绝对不低于100种,因为自己老家那片,能数的上来的就有二三十种。

在这二三十种中,眼下最有名的应该是周村烧饼。

周村烧饼拥有“酥、香、薄、脆”四大特点,外形圆而色黄,正面贴满芝麻仁,背面酥孔罗列,薄似杨叶,酥脆异常。

入口一嚼即碎,满口芝麻香中带有甜味,若失手落地,则会摔成碎片,俗称“山东瓜拉叶子烧饼”。

眼下芝麻和糖产量都有限,所以周村烧饼妥妥的属于好东西。

之所以说眼下最有名,是因为在今年9月份的时候,周村烧饼作为献礼敬献过,还收到了感谢函。

齐鲁大地也有其他不少地域特色的烧饼,在周村烧饼面前并不逊色,只是因为保质期、口感等原因,更适合趁热吃罢了。

按照当地的语言习惯,唐植桐爷爷做的面食不能叫烧饼,而应该叫“火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