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我没有别的意思,你知道的,如果奈特莉进了剧组,那你可以把我直接踢出来了!反正有那么多好演员,不是我不够专业,实在受不了她……还有你那个伟大的计划,让我们一起演一部电影?哈,哈,哈,打消吧!”
前些天娜塔丽气呼呼的话回响在王扬耳边,他知道奈特莉也是这个意思“有娜塔丽-波特曼,没我!”,真不知道她们是怎么了?为什么突然就一副水火不容的样子?他的想法是邀请娜塔丽演心理医生,奈特莉演柯林未婚妻,但奈特莉试镜的却是心理医生一角,她会接受吗?而且是输给娜塔丽?假如接受,娜塔丽会接受么?
想起瑞秋的话,王扬颇无语地拿起电话,先打给了娜塔丽。,!
有表现出半点有趣的意思。
通过这些天重温《边缘人》等香港警匪片,王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港片的魅力,也更清楚了一些什么。
“《无间道》只有在香港这样的大环境下,才可以拍出一种晦涩的绝望。”《无间道》导演刘伟强曾经这么说,正是有着一座像香港那样气质洗练、时尚又迷离,历经变迁沧桑的独特城市,才有它的叙事方式和文艺风格,如果把它的质感照搬到美国,不要说70年代波士顿,带到80年代纽约也是不伦不类的;而波士顿、纽约都有自身的气质。
另一方面,警匪片、黑帮片在香港、中国、整个亚洲都有着多年成熟发展,培养了无数警匪片观影能力超强的亚洲观众,据他所知,很多同龄年轻人就是看着《古惑仔》系列长大,一些黑话、手段、江湖规矩什么的对他们来说自然而然,毫无理解难度。
所以在《无间道》中,叙事的笔墨十分简洁,可以说皆为点到即止,观众们心领神会;而《无间道风云》很多时候都要向观众们解释很多。比如“装律师审讯”一段,港版没说什么也没有做任何暗示,美版则又要解释。
说白了,仍然是文化不同,美国观众的“警匪黑帮底蕴”太少,查案办案倒是很多。
同时《无间道》里面有大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含蓄叙事方式,以东方文化审美观来看,这些有如太极、可黑可白的细节相当引人入胜(如傻强是否知道陈永仁的真实身份);《无间道风云》则是望过去一目了然,美国式叙事不喜欢太深的暗示,而是要明确,这自然包括了结局,活就是活,死就是死,没有什么活着的人比死了更难受。
一切的这些都是因为不同的叙事策略,所有的改编都是为了更加符合美国文化,更加突出影片的主题,因此《无间道风云》的剧情更简单和明朗。
正如《龙虎风云》(1987)之如《落水狗》(1992),《无间道》之如《无间道风云》,这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和国度,有着完全不同质感的两种文化。
作为“又一部”美版,王扬自然必须考虑美国观众的感受,该解释还是要解释,该明确就要明确,该塑造意境时却又塑造意境……他真的不会像马丁-斯科塞斯那么粗暴。
要说《无间道》为什么会在层出不穷的香港警匪片里是时代经典,在于它不同以前那样靠火爆的动作场面,而是文戏居多,是一部“智商动作片”、“心理动作片”,亦不像以前强调黑白两道对立,而是错乱迷失,人物是一片灰色的。因为斯科塞斯的个人风格,《无间道风云》则偏重于表现黑帮,这让它不能算是警匪片,而是黑帮犯罪片。
王扬对黑帮犯罪片的兴趣暂时没有多少,不是这一次,具体来说,他的版本里不会加强黑帮老大的戏份,他认为尽管杰克-尼科尔森演绎精湛,却其实是糟糕的一点,由于老头的疯狂抢戏,导致两位卧底的表演反而被压住。
还有现在令他非常头痛的一件事,女性角色!!《无间道》里有刘建明的未婚妻ary,陈永仁的心理医生李心儿,以及陈的前女友ay这三个女角色;《无间道风云》只有一个,警署的心理医生、柯林的未婚妻、比利的情人玛黛莲,其实这很好理解,女人加深了“身份”的重要性,加强了矛盾的碰撞。
如果可以的话,王扬真想把《无间道风云》像《我是传奇》那样处理,一个女性角色都没有!哦,还是有的,内维尔的妻子,由威尔-史密斯的妻子贾达-萍克特-史密斯出演,内维尔女儿由维罗-史密斯出演,谁都争不了。
然而他偏偏给影片安排了两个,柯林的警署同事未婚妻、比利的心理医生,又似乎幸好是两个,不然脑袋更痛。
“扬,我在想我能不能也同时拍摄啊?你怎么看?”前些天瑞秋忽然打电话过来,兴致勃勃的话语吓了王扬一大跳,他急道:“别!不要!瑞秋,我的脑袋快爆炸了!真想来一个全女人版的《无间道》,该死的!”他和瑞秋没什么好隐藏想法的,当下立即诉说了一些苦恼,瑞秋清脆地大笑了起来:“那就她们啊!难道你没有信心把她们都说服?你是个魅力男人呢!”
试镜面试工作早已结束,那帮女人之中,坦诚来说每个人都足以胜任,又数奈特莉和娜塔丽的表现最好,那天两人面对他的刁难捣乱,几乎完全不为所动,牙尖嘴利、自信爆棚、表演投入……要不是他一直木着脸,偶尔找准机会刺上几句,两人会哈哈大笑地离去,事实上她们也是微笑着走的。
选择谁更好?既然大家都那么出色,有了选择空间的剧组就考虑得更多了,和导演之间的默契、与对手男主角的银幕化学反应、商业票房的作用、宣传话题的作用、对其他试镜者的说服力……
如此这般之后,王扬得出了结论,奈特莉+娜塔丽正是一个极佳的搭配!不说她们的试镜表现最棒,不说她们的票房号召力、粉丝人气和《星战前传1》的历史渊缘;只说两人的面容相似的特性,提供了一个让化妆师故意弄一个差不多的造型的银幕形象,形成一个奇妙的对比;同时娜塔丽和他非常有默契,奈特莉的能力足够应付自如。
“扬,我没有别的意思,你知道的,如果奈特莉进了剧组,那你可以把我直接踢出来了!反正有那么多好演员,不是我不够专业,实在受不了她……还有你那个伟大的计划,让我们一起演一部电影?哈,哈,哈,打消吧!”
前些天娜塔丽气呼呼的话回响在王扬耳边,他知道奈特莉也是这个意思“有娜塔丽-波特曼,没我!”,真不知道她们是怎么了?为什么突然就一副水火不容的样子?他的想法是邀请娜塔丽演心理医生,奈特莉演柯林未婚妻,但奈特莉试镜的却是心理医生一角,她会接受吗?而且是输给娜塔丽?假如接受,娜塔丽会接受么?
想起瑞秋的话,王扬颇无语地拿起电话,先打给了娜塔丽。,!
有表现出半点有趣的意思。
通过这些天重温《边缘人》等香港警匪片,王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港片的魅力,也更清楚了一些什么。
“《无间道》只有在香港这样的大环境下,才可以拍出一种晦涩的绝望。”《无间道》导演刘伟强曾经这么说,正是有着一座像香港那样气质洗练、时尚又迷离,历经变迁沧桑的独特城市,才有它的叙事方式和文艺风格,如果把它的质感照搬到美国,不要说70年代波士顿,带到80年代纽约也是不伦不类的;而波士顿、纽约都有自身的气质。
另一方面,警匪片、黑帮片在香港、中国、整个亚洲都有着多年成熟发展,培养了无数警匪片观影能力超强的亚洲观众,据他所知,很多同龄年轻人就是看着《古惑仔》系列长大,一些黑话、手段、江湖规矩什么的对他们来说自然而然,毫无理解难度。
所以在《无间道》中,叙事的笔墨十分简洁,可以说皆为点到即止,观众们心领神会;而《无间道风云》很多时候都要向观众们解释很多。比如“装律师审讯”一段,港版没说什么也没有做任何暗示,美版则又要解释。
说白了,仍然是文化不同,美国观众的“警匪黑帮底蕴”太少,查案办案倒是很多。
同时《无间道》里面有大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含蓄叙事方式,以东方文化审美观来看,这些有如太极、可黑可白的细节相当引人入胜(如傻强是否知道陈永仁的真实身份);《无间道风云》则是望过去一目了然,美国式叙事不喜欢太深的暗示,而是要明确,这自然包括了结局,活就是活,死就是死,没有什么活着的人比死了更难受。
一切的这些都是因为不同的叙事策略,所有的改编都是为了更加符合美国文化,更加突出影片的主题,因此《无间道风云》的剧情更简单和明朗。
正如《龙虎风云》(1987)之如《落水狗》(1992),《无间道》之如《无间道风云》,这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和国度,有着完全不同质感的两种文化。
作为“又一部”美版,王扬自然必须考虑美国观众的感受,该解释还是要解释,该明确就要明确,该塑造意境时却又塑造意境……他真的不会像马丁-斯科塞斯那么粗暴。
要说《无间道》为什么会在层出不穷的香港警匪片里是时代经典,在于它不同以前那样靠火爆的动作场面,而是文戏居多,是一部“智商动作片”、“心理动作片”,亦不像以前强调黑白两道对立,而是错乱迷失,人物是一片灰色的。因为斯科塞斯的个人风格,《无间道风云》则偏重于表现黑帮,这让它不能算是警匪片,而是黑帮犯罪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