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差亲至,总督、巡抚自应天府急速赶往姑苏。昼夜不停,脚才踏到岸上,就有急报,钦差最多一个时辰即可到。
哪里还顾得上搭理刘舟等人,只看怎么接待钦差好。
姑苏的驿站太过于寒酸,知府衙门又被焚烧过,只那些随扈就无处安置。
只得借了盐商的别院,铺陈一新之后,等着钦差驾临。
刘舟等人跟随在后,看着那船上挂着三王爷和四王爷的徽号,彼此对视了一眼,终是等来了这一天。
船停了下来,从船舱里出来三个人。
打头的这个英武不凡,三十上下的年纪。随后便出来一个儒雅威严的男子,二十七八岁是有的,他负手而立,让人不敢直视。
随后又跟出来一位,十八|九,不足二十岁的年纪吧。跟前两位也不是长得像,但是打眼一看,不晓得哪里有些相似。
总督看了巡抚一眼:那少年是谁?哪位皇子?年岁似是对不上。
巡抚微微摇头,倒是后面的刘舟赶紧说了一句:“那是通判金镇。”
四爷跟这两人介绍:“……那是总督于海……”
嗯!见过。
“于大人家的嫡次子娶卢家的女儿为妻!”
三王:“……”于海与卢家是姻亲,便是跟甄家联络有亲。
“周蓓周巡抚,庶女嫁入南安郡王府庶子为续弦,史家有子娶了周蓓的侄女……”
四王:“…………”怪不得他要将证人带走,哪怕是账本也得走哪里带到哪里,军、政连成一体,这是要做什么?
难怪父皇对太子不满,又频频的朝外传递着这一信息,原来境况竟是如此。
而太子是否对此已经无能为力了呢?
四爷没再言语:太子确实无能为力了!所以,现在这个局势很微妙。朝廷其实就在火药包上。
桐桐在船舱里偷着朝外瞧,有外姓王存在的王朝,不经历一次流血变革,是很难真正稳固的。这个王朝交到而今这位皇帝手里,就不健全。
第一,他当年虽为太子,但是先帝不放权。
第二,有储君之位,先帝却偏爱宠妃之子,人家的儿子还活了三个。
这就好有一比,就像是董鄂妃没死,给顺治皇帝生了三五个孩子,各个都比康熙年纪小点。朝臣都认为立玄烨为太子好,顺治没得办法,立起来了。可等董鄂的儿子们渐渐大了,不管是出于什么考虑,顺治都觉得董鄂的儿子也挺好的。
于是,这个做太子的自幼就应该是战战兢兢的。他的几乎所有精力都用在坐稳太子之位上了。只要他的父亲不偏着他,他就处于天然的弱势地位。
因着朝堂中这种斗争一直存在,那三藩还能平吗?噶尔丹还能灭吗?
若是再加上乱搅和的索尼、鳌拜等朝臣,这朝堂得是什么样?
好容易,顺治死了,康熙继位的时候都年过三十了,小四十岁的人了。他的儿子们也都长大了!还没腾出手干别的呢,新一波党争又起。
老问题、新问题积压在一起,这天下和朝堂当然就变了样子了。
她放下帘子,坐下叹气:历史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
只要想想,本该短寿的人不短寿了,真的就都是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