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我在现代留过学免费 > 第四百六十七章 请君入瓮(第1页)

第四百六十七章 请君入瓮(第1页)

耶律琚看着那位端坐在御座上,好似成年人一样,对他慰勉的少年君王。心中总是忍不住想起了,在上京城的皇太孙。太孙和这个南朝小皇帝,年纪相仿。但,耶律琚无论怎么看,都感觉自家的太孙,连人家的脚趾头都比不上!偏生,上京城里的天子,还在一直以为,大辽太孙就是南朝新君。而且,这个南朝小皇帝,一直在有意配合。各种笔录、笔记,隔三差五就要送一些过去。而上京城,也不断的遣使,将一些太孙的‘笔记’送来南朝。搞得好像,大宋天子和大辽皇太孙,俨然成为了同学。一个遣使过去,以皇兄自居,送去御笔笔记,口口声声说什么‘愿与皇弟共勉’。另外一个则规规矩矩,以皇弟自许,经常遣使来谢,同时也送来笔记,请教大宋皇兄。不知道的人,搞不好还会以为,这两个年纪相仿的皇帝和皇太孙,要拜把子成为结义兄弟了。但,耶律琚心里面明白,其实皇太孙的那些笔记、文字,都是上京城里的文官教着写的。倒是这个南朝少主,还真有可能是将自己的笔记送去了上京城。脑子胡乱的想着,耳畔南朝皇帝的话,就像是刮过去的风一样,耶律琚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只是虚应故事的低着头,一副恭敬的样子。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关键词,在耶律琚耳畔炸响。“昨日,朕也是在此,送走了来朝的高丽僧义天。”“朕当时就说了,大宋愿与天下列国,和平相处……”耶律琚抬起头,睁大了眼睛。高丽?南朝小皇帝刚刚说了高丽?高丽人又跑来南朝勾勾搭搭了?!耶律琚神色不变,但心中却已经泛起了波澜。小算盘在心里面敲得比谁都快!“有此功劳,回国之后,天子之前,吾便可自证其功了!”耶律琚的眼珠子不断的转着。这可是天上掉下来的功劳。有了这个打探到‘南朝与高丽勾结’的功勋,回国后再活动一下,这个南朝使十之八九,就还该是他的。那些回扣、好处,也会是他的。至于会不会上当或者中计?和他有关系吗?……出了崇政殿,耶律琚就遇到了在等着他的刑恕。作为馆伴使,刑恕是有着合理合法的身份和条件,与辽使相处、交谈的。所以,两人就光明正大的直接接头了。“耶律兄,在下的朋友们的茶叶已经到了。”刑恕说道:“兄长要去验验货吗?”耶律琚哈哈大笑:“舍人的朋友的货,某怎会怀疑?”左右都是要运回国去,给那些农民、商贾吃的茶。与他耶律琚没有一毛钱关系。质量好也罢,不好也罢,只要回扣和好处真的落到手里,谁管这许多?刑恕嘿嘿的笑了笑,道:“话虽如此,但该验货还是得验货的。”“再说,在下的朋友们,也想见见耶律兄。”“另外还有几个新朋友,也想结识一下耶律兄。”“新朋友?”耶律琚心说,这是有人要送钱给他?太好了!眼珠子一转,便与刑恕道:“这样啊,那某去见一见?”刑恕拱手:“请!”于是,一个多时辰后,耶律琚便在汴京城的一处堆垛场,见到了那些堆满码头的茶叶。这些茶叶,统一用木箱装着。远远的就能闻到浓烈的茶香味——并没有想象中的发霉的味道。这就让耶律琚好奇起来了。连霉味都没有的茶叶?这是好茶了吧!他却不知,在大宋的茶场,茶叶一旦发霉,就会被销毁。甚至在没有发霉前,就会被销毁。因为茶叶放到发霉,就只能说明——它根本卖不出去,或者说商贾们觉得,利润太低,风险太大了。这是大宋现行的榷茶制度的结果。因为,如今的榷茶制度,早就已经放弃了将茶叶作为入中籴本的政策。而是改行自嘉佑以来的通商法。通商法的主调是:园户之种茶者,官收租钱;商贾之贩茶者,官收征算。这就使得逐利的商贾,只会从园户手中,购买利润最高、最好卖的茶叶。那些次一级的、利润不高的或者销售速度不够快的茶叶,自然就会滞销,从而成为园户和官府的麻烦。因为通商法下,官府不能再和过去一样,将次茶、陈茶,强制配售给商贾。换而言之,这其实是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大手在发挥作用。但,官府和园户却都很头疼。这些积欠的次茶、陈茶,卖不掉的话,园户会亏本,官府也会损失茶税。耶律琚不知这其中的弯弯绕,看着那一箱箱堆满了码头的茶叶,他眼珠子都直了。等到刑恕带着他,随机抽查了几箱茶叶后。耶律琚的神色,就变得极为精彩了。,!他抓着手中的一个茶饼,放在鼻前闻了闻,茶叶的香味在鼻腔里弥漫开来。他抬起头,看着木箱上标明的次茶字样。然后他回头看向刑恕:“这是次茶?”刑恕微笑着点头。大宋喝茶的消费对象,主要是城郭户和农村的一等户、二等户。穷人是喝不起,也舍不得喝茶的。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大部分人喝茶,都会有一点追求。对茶叶的质量,对茶叶的香味,对茶叶煮出来的茶汤……他们都有要求。像那些粗茶制成的茶饼,除了少部分人外,根本没有人买。就算有人买,市场也小的可怜。嘉佑之前,官府还会强制配售次茶、陈茶给商贾们。逼迫这些茶商,想办法卖掉次茶和陈茶。通商法实施后,茶商后解放了,自由了。大部分次茶,就这样自动被市场淘汰出局。特别是成都那边的次茶,因为要面临东南和福建的茶叶竞争。人家质量更好,也更靠近茶叶的主要消费区,自然成本也更低。于是,成都次茶、陈茶的销路更加惨淡。每年积累个几十万斤次茶、陈茶卖不掉是常事。耶律琚却像是掉进了米仓里的老鼠一样。拿着手里的茶饼,两眼放光,兴奋无比!他敢打赌,这些茶叶运回国中后,至少可以卖八九十钱一饼。若是卖给阻卜人、女直人的话,价格可能更高!而且会被人抢购!他本以为,南朝给他的茶叶,质量会很差。他甚至都做好了,南朝人的茶叶充斥着发霉、腐烂的劣质茶叶的准备。哪成想,他居然用着二三十钱一饼的价格,买到了质量八九十钱一饼的茶叶。这是暴利!也是大功!耶律琚狂热的看着刑恕,道:“学士的朋友们,真是义商啊!”刑恕笑而不语。他其实私下在觐见时,问过官家,为何要亏本卖茶叶给北虏?但官家却问了他一个问题。“爱卿,这个世界上最贵的东西是什么?”刑恕记得自己当时的回答:“仁义!”但官家却笑了,然后给出了他的答案:“免费的才是最贵的!”老实说,刑恕到现在都还没有搞清楚,官家那句话的意思。但刑恕明白,官家胸中肯定藏着乾坤。这桩买卖背后,恐怕藏着一个针对性极强的谋划。虽然说,十岁的官家,就开始设计北虏,这听上去有些夸张。但这些时日来,通过和官家的接触。刑恕知道,那位官家绝不可用常理推断。因为他即位以来,还没有在国政上出过错!只要他开始接触并处置国政,他就表现的像一个成熟的君王一样。大宋制度、条贯、祖宗成法。他皆了然于胸。上上下下,也很少有什么人什么事情,可以瞒过他那一双眼睛。耶律琚不知道这些。他现在完全沉浸在喜悦中。他甚至已经能想象得到,他带着这些茶叶回国后,朝野上下对他的夸赞。有了这个功绩,这南朝使的位置,他就算站稳了。……当天晚上,桑家瓦子,里瓦之中的一处酒肆,被刑恕包了下来。耶律琚被请到了主位,坐了下来。然后,一个个大腹便便的商贾,被刑恕引荐给了耶律琚。“刘兄,这位是在下的好友,这汴京城七十二正店之一的孙家正店的孙东主。”孙赐笑眯眯的来到耶律琚面前:“赐,见过贵客。”这几个月来,孙赐攀上了高枝,生意做的极为红火。如今,孙家正店下面的脚店,都已经开到了白马县那边去了。可谓是日进斗金。当然,有得到,自然就要有付出。现在孙赐的脚店里,有好多酒博士,都是探事司的人。这些人借着孙家的脚店掩护,润物细无声,潜入了汴京内外。不止如此,孙赐还接到过宫里面的命令。宫中命他,投资了许多产业,其中大部分都和他的买卖密切相关。譬如宫中曾命他在汴京城外,建立了一个生产作坊,专门生产一种叫‘花露水’的东西。孙赐一咬牙,投入了数千贯,按照着宫中提供的技术,在城外建立起了一个作坊。然后他就发现自己赚大了!花露水一经生产出来,迅速成为汴京人追捧之物。因其有着花香,就连闺阁的官小姐们,也很喜欢。又因为其能驱蚊,所以,现在市面上一小瓶也要卖两贯。就这还供不应求!也比如宫中命他和其他几家,一起以斗纽的方式共同出资数万贯,在汴京城外的一个叫清凉寺的地方,建立起了一个窑场,专门生产装酒的瓷瓶。所用的技术,乃是宫中发下来的汝瓷技术。于是,现在每个月,那个窑厂都能生产数百件精致的汝瓷酒瓶。,!而用这些酒瓶包装的酒,也就成为了大宋最贵的美酒。一瓶一角的汝瓷酒,就要百贯!依旧是热卖!因为,好多人都开始特意购买这种昂贵的名酒,当礼物送人。当然了,宫中也不白白让他赚钱的。都是有要求的。譬如花露水,实行的是和榷酒一样的制度。制造花露水的关键原料——各种花油,有且只能从专一制造军器局采购。窑场所用的窑工、耐火砖以及烧制汝瓷的瓷土,都必须从指定地方购买、雇佣。但这点限制,比起庞大的利润,比起现在自由自在的做买卖,而不必担心被官府盘剥、压榨,根本算不得什么!现在,孙赐每天早晚,都要面朝皇城大内方向,三拜九叩,感恩官家的恩情!不止他自己这样做。他还带着自己的妻妾子女,一起叩谢官家恩情。这既是他的真心,也是演给别人看的。孙赐之后,刑恕继续引荐着其他商贾给耶律琚。都是如今和官家走得近,也极为听话的,被筛选出来的商贾。不过这些人,背后还站着外戚就是。等到引荐到最后一人,刑恕就特地带着此人,到耶律琚面前,说道:“刘兄,这位就是在下欲要引荐给刘兄的朋友了!”那人有着一张胖胖的脸,厚实的下巴上,留着浅浅的胡须。他笑眯眯的来到耶律琚面前,拱手道:“汴京票行黄良见过刘官人。”“汴京票行?”耶律琚不太明白这是个什么玩意,他看向刑恕。刑恕眯着眼睛,说道:“这位黄朋友啊,目前在做交子的营生?”“嗯?”刑恕微笑着解释:“就是帮助一些经商的朋友,周转资金,转运钱财一类。”“目前,黄朋友的票行,已经可以让洛阳、颍昌的商贾们,将钱存在当地,然后拿着交子来汴京取钱……”耶律琚懂了。飞钱嘛!大唐的时候就有了。“就是,目前还缺些交子……”黄良低着头,笑眯眯的说道:“听说刘官人处有不少交子……”“在下就厚着颜面,请了刑兄来引荐,希望和刘兄谈一谈这个买卖。”耶律琚看着这个胖乎乎的商贾,想起了自己手里头那些回扣的交子的。心中顿时一动。他确实还没有找到办法,让手里头的交子变现——虽然,他可以拿着这些交子在南朝采购商品,然后运回国中去变现。可他的交子太多了。若是采购的话,数量会极为庞大,很容易就被人抓住把柄。可这交子若是不花出去,三年之后,新旧交子更还,一旦他到时候不在汴京,这些交子就可能作废。这让他真的是伤透了脑筋。不意,他正发愁呢,就有人上赶着上门来帮他解决问题了。耶律琚看着对方,问道:“朋友的意思是,可以帮在下,将交子在瓦桥关兑换成铜钱或者金银?”若是这样的话,那他宁肯给些好处,也要将这个事情做成。黄良却是微笑着,心中想着官家给他的指令,轻声道:“在下一介商贾,哪里有这么大本事?”“不过,在下有个办法,可以叫官人的交子无忧,而且还能有些赚头!”耶律琚狐疑的看着对方,问道:“什么办法?”“自然是赚钱营生之法。”黄良走近一步,道:“刘官人若是愿意,可否与某到这阁楼上细谈?”老实说,在初知官家给他的指令时,黄良自己都吓了一大跳——这是纯骗傻子吧?但仔细看完官家给出来的指令,细细思虑之后,黄良知道这个事情不仅仅能做,而且对方十之八九会答应的。因为,这个契丹人手里面的交子,没有太多变现的渠道。他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官家给他的选项!不然他手里的交子,就随时可能因为,新旧交子兑换而变成一张废纸!他肯冒那个风险吗?绝对不肯的。耶律琚看着这个站在他面前,明知道他身份,还口口声声想和他做买卖的南朝商贾。他又看了看刑恕。刑恕当即道:“刘兄,黄朋友的长辈,也是在下的朋友,在下愿意给黄朋友作保,这个买卖绝不会让刘兄受损!”耶律琚狐疑的点点头:“既是这样,那黄朋友前头带路吧。”他倒要看看,这个南朝商贾想和他谈什么?感冒依旧在,作者君昨天嗓子就已经哑了,勉强支撑着码字,今天更是有点发烧!请大家见谅!(本章完):()我在现代留过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