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桐对着镜头:“对于普通的民众,开门便是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换言之,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我们要活着,要生活。活着,基础的就有吃穿住行四类。而我最近一直采用各种方式去了解大家的情况,因着时间的原因,我了解到的是前两件事——吃和穿。”
陈九暗暗点头,她这谈的还是物价,也是九成九的国民关注的问题。
桐桐站在上面,指了一位被请来的像是学者教授的先生:“我能问您一个问题吗?”
这人笑着点头:“当然。”
“请问您今天早饭吃了大约多少钱的食物,大致的数字就可以。”
这人愣了一下,想了想就道:“十五元左右吧!”
这话一说,后面那些普通的嘉宾就‘哇’的一声,发出了极大的惊叹声。
桐桐又问:“请问您这一顿早饭,相当于您日薪的多少呢?”
“百分之一吧。”
桐桐了然:“也就是说,您的日薪算下来,应该是一千五百元。”
“对!”
“那能冒昧的问您一句,您的家庭日收入,大致是多少?”
“我太太也有工作,我俩人加起来,日薪两千。另外,我们还有三个孩子在读书,没有收入。”
“那也就是说,五口人的早饭,加起来是七十五元。一日三餐,假使都按照这个标准,那一天的花销就是二百二十五元。我们将这个数字往大的扩一下,把水果、饮料、零食的钱算进去,就按照三百算。也就是说,这位先生一家的花销,大致占收入的二十分之三,接近于七分之一,对吗?”
“对——”那么多人参差的回答,都跟着她算账。
桐桐指向后面的嘉宾:“那位穿着红裙子的女士,能请您也回答一下以上的问题吗?”
这女士有个五十来岁,站起身来,“我今早花了五块,我一天吃饭的开销大概就是十七八块,不到二十。我一家三口,三口都有收入,每天的收入大致是四百。吃饭所占比例不到五分之一。”
“好!谢谢您,请坐。”
陈九心里点头,这是点了一个中产例子,点了一个小康例子。
桐桐伸手点了一个四十来岁的男士:“也请这位戴眼镜的先生回答以上问题。”
这人站起来有些窘迫:“……我家俩夫妻都有工作,每天收入一百五元左右。我们有三个孩子,今早我们五口吃饭花销八元,吃的简单。但孩子在学校要交餐费,每餐每人三人,他们在学校吃午餐。我们夫妻午餐每人两块就够了!我们的晚餐丰盛一些,一家五口花销在二十元左右。一周会买一次水果,换算下来,一天水果两到三块钱。”
桐桐点头:“也就是说,您家一天饮食支出大致在四十五元左右,几乎占据了日收入的三分之一。”
“对!是这样的。”
“谢谢,请坐!”桐桐说着,就仰起头看,“七分之一,五分之一,三分之一。这就是我们民众的现状。七分之一的家庭生活富足,几乎不为生活发愁。”
那位先生点头,确实是如此。
“而五分之一的家庭按部就班,若不遇大事,比如重大疾病,突然失业等等,日子尚且能过,有小积蓄以备不时之需。”
红裙女士嗯嗯嗯的点头,跟她差不多情况的都跟着附和,确实是如此。
桐桐这才看向那位戴眼镜的先生:“至于三分之一的家庭,应该是占据全国的八成。温饱不是问题,但生活拮据。每一块钱都要精打细算。最怕出现突发情况,哪怕是一个小感冒,也怕挤不出买药钱。”
“对!太对了!”一个中年女人自己站了起来,边上有人递了话筒过去,她接过去就说:“每天不到七点就起床,一直到晚上七八点才能回家。
买菜要找便宜的,买油买不起大桶的,晚上一家人一个菜……一周只买一次肉。挣的钱真就是三分之一用来吃饭了!
还得有交通费,有通话费,有电费,孩子的学费……病了还要看医生……很俭省很俭省了,一到月底,钱就花完了。一块都攒不下。”
桐桐点头,请对方坐下,这才道:“我们无耕种的土地,我们的淡水不足,我们生活在这里,除了海产品自给自足之外,其他的大部分都依赖进口。对于我们来说,这些是食物。但对于农业大国来说,这就是他们的农产品。”
说着,她顿了一下,“大家都知道,我在B京生活。在之前的采访上,我也说过,我会自己去逛超市,去逛菜市场,而且,我还有一些照片,今儿请大家一起看看。”
老霍将电脑打开,大屏上便有了图片。
图片上,是桐桐在姥姥家的小区里帮着运冬储大白菜,家里用小推车装了那么些,她怀里还抱着俩。
边上是大卡车,车上全是绿油油的没扒拉老叶子的白菜,但车下扔的到处都是绿皮,没人带着绿皮称重,那都是不要的老菜梆子。
图片一出来,顿时‘哇’声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