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别提工作以后,地狱级的“卷”生活来临。
各类生活、工作大小事,见缝插针地早早占满了一周的行程。
正努力适应着生活的规律,自然顾不上过规律的生活。
讲述了一通自己的见解后,张麟看着满屏变泪目的弹幕,不停说道:“而危害身体健康的报复性熬夜,也成了年轻人内间的流行现象的现象。
我熬的不是夜,是白天失去的自由。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报复性熬夜”或“晚睡强迫症”,是一种出于自我防御机制的补偿心理。
当白天被非自愿的任务填满,自身对于控制时间的需求未被满足,夜晚便被挪用来弥补。
报复性熬夜也与上瘾行为相关。
明知熬夜存在危害,但当年轻人们通过熬夜抵抗了焦虑情绪,获得快感,又找不到其他方法来对抗焦虑时,就难免陷入了熬夜的循环。”
听着这叨叨叨往外蹦的专业术语,杨蜜再次有种刷新三观的既视感。
这一刻,她想起了某大报对于张麟的点评。
有的人,不张扬,却见之忘俗;
不耀目,却直抵人心。
张麟当如是。
从驻外记者到装垫儿台,让人们一次次沉沦于他的才华横溢,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不晓得又被崇拜,张麟注视着镜头,不停道:“身体亚健康与精神状态也不无关系。
因为身体,因为学习,因为同学关系和社交关系,因为恋爱,因为找不到工作……
“崩溃”、“焦虑”、“破防”一跃成为了热门情绪标签。
而这些无形的生活压力,也会悄然转化成有形的病例。
在各大平台上,焦虑和抑郁躯体化症状的分享贴比比皆是。
但我们身为观众,看到这些大学生们大大方方分享自己病情的时候,虽然一边笑一边敲木鱼,却也觉得他们其实挺勇敢。
明明是苦兮兮的生病,在他们那儿,却是可以用来开玩笑的谈资。
没关系的,那只是生病。
生病不可怕,也不丢人。
刷到视频的观众们第一反应可能是乐呵,毕竟在他们的俏皮话里,生病或者受伤的原因确实显得奇葩,但笑完也总会有点难受和心疼。
或许,脆皮大学生们对待“脆皮”的态度,隐射出他们对待社会的态度。
也许刚刚失去师长的庇护,开始学习飞翔,总是会跌跌撞撞容易受伤。
但总能乐观的走下去,脆皮但顽强难杀。”
聊了一会儿脆皮大学生,话题聊到了中文汉语方面。
记者小雯询问道:“有人问,亲情如何写才最刀?
三位老师,该如何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