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头的是个好演员,底下的演技自然坏不了哪去。
为了配合马大师的表演,徒弟徒孙们各个夜夜通读《演员的自我修养》。
只要马大师过招,无论打没达到,反正能倒则倒,倒完后还能虚弱的捂着击打处不断点头,眼里充满了崇拜。
而旁边的徒弟们,则一致的鼓起掌来。
“师傅!打得好!”
“师傅,果真是妙啊。”
这种追捧就像充气机,不断的往马大师的自我认知里冲着气。
随着气越来越膨胀,就像一个气球,缓缓升起,直到升到可以展露给世人的台面上。
只奈何是只纸老虎,还未摆弄几脚,被随便一戳,便迅速跌落。
俗称:帅不过4秒。
马大师倒地不起,被送往医院。
马大师多年披着的一代宗师的皮囊,因吹捧所成,也因吹捧被撕破。
再度摇了摇头,康晖想起了鬼谷子里的一句话。
“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
毁掉一个人,并非需要兵刃相见,也许只需要简单的追捧就可。
捧得越高,摔得越惨。
《风俗通》中有个“捧杀”的典故:
“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驰驱不已,至于死。”
官吏的骏马强壮厚实,看到的人都说肯定跑得很快,骑马的主人对这些夸奖感到得意,使劲让马不停奔跑,以至于马儿过度疲劳而死。
言外之意,就是杀你马的人就在身边,可你却深陷夸赞中不自知。
捧杀,就像一把温柔的弯刃,杀人于无形。
捧杀是带有目的的奉承,让被奉承一方骄傲自满、堕落腐朽,掉入温柔的陷阱,便不能自拔,危险来临也不自知。
当一个人沉醉在所谓的语言温柔乡里,他很难能明确的辨别话语真假。
因为此时此刻,他已被吹捧得自我膨胀。
思虑间,视频旁白亦说到了这点。
【为什么捧杀屡试不爽?
因为人们生来就倾向于赞美之言,更因为人们对自身的认知,存在一定片面性,我们只能感受自己,但无法真正的看到自己,所以更容易受外界的评论所影响。
作家桐华曾经说过一句话,“有人可以将恶意藏在夸赞下,也有人将苦心掩在骂声中。
对你好的不见得是真好,对你坏的也不见得是真坏。”
世界太多真假,要能清晰的辨别好坏,忠言只会逆耳,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宁听高人骂,不听贼人夸。
如果早点认清这一点,马大师也就不会被揍成“马国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