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二十一岁考中进士,三十岁就名扬四海。
那时,人们争先传阅他的文章,模仿他的衣着,甚至连当时的曹太后,都是他的忠实粉丝。
然而世事无常,命运难测。
十多年后,一桩“乌台诗案”,让苏轼的人生彻底改变。
他先是被打入了阴冷潮湿的大牢,担惊受怕地度过了103天,后又被贬到黄州为官。
说是为官,却只是挂个名,既无实权也无俸禄。
曾经的朋友们也怕被他牵连,一夜之间消失不见,苏轼寄出去的信件全都石沉大海。
逢此绝境,苏轼也曾感到孤苦无助,整日闭门不出。
但生活还要继续,在短暂的逃避过后,他就开始调整心态,面对现状。
他脱去了文人的长袍方巾,穿上了农人的布衣草鞋,像普通百姓一样生活。
没有粥米果腹,他就扛起锄头,开荒种粮;
没有美酒下肚,他就研究酒理,亲自酿造;
没有地方落脚,他就拾砖捡瓦,搭建雪堂。
他混迹于市井之中,与渔人樵夫相处,和酒家药师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
渐渐地,人生的困顿都随之消逝,他的眼中只剩下惬意快活。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人生的风雨袭来,何必狼狈躲避呢?
穿着芒鞋,拄着竹杖,悠悠哉地前行,不也是一种潇洒吗?”
反问一句,张麟微笑说道:“回首苏轼的一生,三起三落。
但无论命运把他抛入何种悲惨的境遇,他始终对其报之以歌。
一如林语堂对苏轼的评价:
他最大的魅力,不是让内心被环境吞噬,而是超出环境,以内心的光亮去照亮生活的路。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几段极为艰难的时光。
你可能也想就此消沉,伏地投降。
但请你相信:苦难,不过是一场短暂的历练。
正所谓水到绝境是风景,人到绝境是重生。
不管眼下的日子有多冷,咬咬牙,坚持下去。
熬过苦寒,你总会拥有不期而遇的温暖,遇见光明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