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的溶洞光线太过昏暗,长久待在那里,她的眼睛会不适应外面的光线。
所以,她时不时要去一趟明洞。
不下雨不下雪的时候,明洞那里,就是最适合人类待的地方。
洞口够大,白天能看见蓝天白云和太阳,夜晚可以望天夜空星辰与月亮。
搭砌石头灶时,云溪会顺便教沧月说话。
说是教,其实就是简单日常的闲聊,告诉她:“我现在搬这些石头,到这里,是为了重新搭建一个灶头。”“那个洞,冬天的时候,可能会下雨下雪,不方便生火。”
……
诸如此类的闲聊,沧月能够提取到一些熟悉关键词,从而猜出她话语的意思,会咕噜咕噜回应她,或是用“嗯”来回应。
云溪教她用“这样啊”代替“嗯”。
她很快就明白了,之后回应云溪的话语,都是三个字的。
她越来越熟悉人类的语言,开口说话的次数越来越多,并且,她还知道重复话语,加强练习。
比如,云溪说一声:“这个是‘石头’,石,特哦头,石头。”
她就会跟着重复好几l遍:“石头,石头,石头……()”
像个复读机一样,很是可爱。
如果她的目光长时间盯着某个东西,云溪就会和她说:那个,用我们人类的语言来说,就叫≈lso;蜂蜜≈rso;,会嗡嗡嗡的那种动物,就是≈lso;蜜蜂≈rso;。?()”
沧月学会了这两个词以后,常常混淆其中的意思,把蜜蜂说成蜂蜜,把蜂蜜说成蜜蜂。
汉语确实,不熟悉的时候,会觉得某些词听上去都差不多。
云溪倒也不去纠正,只要能明白她的意思就好。
搭建好灶头之后,云溪手上拿着滑石,在明洞的岩壁上,一笔一划,写下当初设定下的目标。
她每隔几l天就要和自己的消极心理作斗争。
每当心情沮丧低落的时候,她都会逼着自己,回忆那些目标。展望未来,好像就有了希望。
按她的目标走,十年,最多十年后,她就可以重新回到农耕文明中去。
再不必藏在这潮湿的溶洞中,也许可以吃上稻米、小麦、面条,面饼,馒头、包子……
吃了好几l个月的肉食和野味,云溪最怀念的食物,反而是一碗简简单单的米饭和面食。
如果可以,她愿意用全部身家去换一碗稻谷,可以种植的稻谷。
她在农村长大,下过田,插过秧,割过稻谷,脱过稻谷,她知道如何把金黄色的稻谷变为白花花的大米。
这种想法涌现时,云溪也同时会想到,她还有机会可以心情沮丧低落,可以期待发现稻谷小麦,那艘邮轮上的很多人,已经葬身在大海中,再无生还的可能性了。
云溪觉得,自己现在还能和那些负面心理作斗争,主要还是因为,被关在溶洞内的时间太长了,肚子又饿不着,沧月要狩猎,无法时时刻刻陪伴她身边。
人类在饥饿时只有一个问题,填饱肚子。
填饱肚子后,就会产生无数个问题。
云溪不打算在这个洞中常住,搭建好灶台之后,剩下的设施改造,先以沧月的需求为主。
沧月需要什么呢?
云溪认认真真思考了会儿。
发现自己似乎真的不太了解沧月需要什么?
动物最需要的是,食物。
这个她好像无法提供,沧月可以自给自足。
或许,她可以在溶洞内钓鱼呢?
说干就干。
云溪拿过钓鱼竿,用昨天吃剩下的猎物内脏当鱼饵,坐在水潭边上钓鱼。
沧月已经懂得她鱼竿的用处,不会在水中玩她的鱼钩,她也就不再担心会钓一条美人鱼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