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曹真等曹氏核心成员,以及他们的门客、家人、核心派系成员,还有楚王曹彪,背叛司马懿的王凌,一个没留,都被处死。
半个世纪的蛰伏,让司马懿比谁都明白不留后患的意义。
从技术角度而言,司马氏后来居上,的确是经典的不能再经典的案例。
初始阶段,尽可能避免冒险,始终让自己居于主流,以此求存。
之后,在既有的体系内,尽到-切应尽的本分,同时以自己的才智和实力,保证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
此外,任何时候,都能清醒地知道,在大环境没有彻底改变之前,原先体系的强弱主次格局都是难以撼动的。
原体系的王者,无论他看上去多愚蠢、弱,逆转大局都十分困难。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现有体系下给自己争取一个最好的位置。
除此之外,剩下的事就只有交给时间了。
假使曹丕、曹睿能够活得足够久,又假使曹氏选择退让,和士族集团达成和解,那司马懿该如何自处呢?
答案是无解,其实这个世界上,原本就存在众多的无解之局。
所幸或者说所不幸的是,司马懿最终等到了这个有解的一天。
那他王生,能不能等来这一天呢?
司马懿蛰伏了半个世纪,王生肯定是没有这么多时间的。
好在
西晋并非是曹魏,司马遹也并非是曹丕,他更不是司马懿。
最关键是
曹魏代汉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但起码人家汉献帝活得好好的。
但你司马家篡曹,却是将人家皇帝都给杀了。
正统性,是司马家最缺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王生如今要效仿司马懿的难度,已经变低了不少。
但再低
谋划天下十三州之地,却也是如同在刀尖跳舞一般。
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
懿顺势拥有了统兵权,率军击退两路吴军,斩杀了吴军将领张霸,由此升任骠骑将军。
再之后,司马懿又率军斩杀反叛的孟达,平定辽东公孙渊。
这里面斩杀孟达是先斩后奏,也是司马懿为官以来头一回有看似越界的举动,但终归是完全出于公心,所以曹氏也挑不出他什么毛病。
当然最重要的是,诸葛亮五次出祁山北伐,其中第四和第五次,魏军的统帅都是司马懿,最终不但抵御了蜀军的进攻,还把诸葛亮耗死在了五丈原。
连续用兵,不仅带给了司马懿功勋和威望,也让他和军队之间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
要知道,原先军队是完全掌握在曹氏手中的,而如今,曹魏权力版图中的最后一块,司马懿也已经染指了。
照理说,主弱而臣强,强臣手里还有兵权,拿总该发生点什么吧?结果什么也没发生,司马懿依然保持低调,让交还兵符就交还兵符,让退居二线就退居二线。
其实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曹氏能够执掌中原,乃至废汉自立,根本在于士族特别是颍川士族集团的支持。
这一点,到曹睿这,还没有发生质变。
司马懿能够得到重用,乃至触及到之前曹操、曹丕都不曾让他染指的兵权,前期是因为他的能力,后期还要加上士族集团对他的支持,这一点到此也没有什么根本性的改变。
两个基础层面都没变,那他干嘛要折腾呢?
人们总在提所谓「窗口期」役,或是一场比赛,这种提法倒是正确;如果是治国、经商或是人生选择,就要仔细琢磨琢磨了。
所谓机会,相当于-把钥匙,而环境或者说是大势,则决定了你面前究竟是-扇门还是一堵墙。
从古到今,无数人在面对所谓「窗口期」的幻像时,眼中只看到那把钥匙,忘了自己面前的还是墙,最碰得头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