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传开了,杨文妮发大财了,坐着货车拉了一车货回来的,还买了大摩托。
有赵春娥这个大喇叭,根本不需要杨文妮去招呼人来干活,赵春娥就帮她办好了。
杨文妮提供布料和绣线,村里的妇女们只需按照杨老太太的标准和花样子把东西绣好就有钱赚。
不耽搁做家务,不耽搁看孩子,不用出村就能挣到钱,真有这样的好事儿?
村里许多妇女不识字,算账却是一等一的,很快她们就合计出来了,多长时间能绣一副多大尺寸的,一个月算下来能赚多少钱。
“妈呀,这要是手快,一个月下来能赚将近一百块钱呢,比老爷们儿挣的可多!”
“真的,假的?城里的工人一个月才挣多少钱啊,不会是糊弄咱们的吧!”
“她敢!都是一个村的,她们家又跑不了,咱们干好了她要是不给钱,她们家还想不想在村里待下去!”
“大伙儿别高兴的太早,咱们得先达到人家的标准才行,杨老太太可不是一般的挑剔,能达到她标准的人能有几个!”
赵春娥听到这话可不乐意了,她现在比谁都上心,能尽快的帮杨文妮完成订单挣到钱,关系到她家老二的房子啊。
“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赵春娥笑着走到一众妇女中间,旁敲侧击地道,
“不是我吹,就我婆婆那手艺,十里八乡那是出了名的。她现在可是手把手的教。你们想想,既学了手艺还能挣到钱,这样的好事儿打着灯笼也难找。
我们家二妮子说了,这次揽的生意统共就这么多,谁先干完算谁的。我们家大妮子的婆家人听说了,她们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想跑来我家揽活干呢。”
不得不说,赵春娥这心理战术相当成功,马上就有人跟着附和了。
“谁不说呢,我娘家那边都听说了,才一天的功夫,也不知道是怎么传过去的。”
“她赵婶子,咱们可是一个村的,得先紧着咱们村的人干是吧!”
“好说,好说!”赵春娥脸上堆着笑,话却说的硬气,“但丑话得说到前头,不能嫌我婆婆挑剔,是人家老板要求的高。咱们挣钱归挣钱,出活得保证质量。”
“对,她赵婶子说的没错,咱们开始边学边干,慢一点没啥的,等学好了手就快了。”
“能学到活儿,还能挣钱,咱不亏,算我一个!”
然后,为了不让外村人抢了本村的活儿,村里的妇女们踊跃报名,赵春娥家里门庭若市,杨老太太成了村里公认的大师傅,恨不得提着礼品上门找她学习。
杨老太太现在手攥着“生杀予夺”的大权,她本就是好面子的人,别提有多神气了。
还有,杨文妮所谓的把杨老太太的绣品卖了,根本不是真正的卖了,只是拿来当样品了。
三百块钱早已拿到手了,那些绣品又回到了老太太手里,那钱就跟白捡的一样。
只要杨文妮把后面的绣品都卖出去,二孙子的房子问题就解决了。
一想到这个,杨老太太气也顺了,人也精神了,看杨文妮也不那么讨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