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仙侠版水浒TXT > 第353章 赵宋末路(第2页)

第353章 赵宋末路(第2页)

当靖康之耻发生后,金人只是攻破了汴梁城,掳走了赵佶、赵桓、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以及大量的财富和女人,并没有吞下整个赵宋王朝的战略眼光,当然他们也没有这个实力。

金人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找个代言人来管理他们已经得到的地方,以后让这个听话的代言人年年上贡就行。

本来赵宋王朝的一众大臣提议赵氏皇族来做这个傀儡皇帝,但是金人不同意,最后赵宋王朝的大臣们便推举本来就是和金人议和的张邦昌。

张邦昌一开始也死活不同意,他用装病、绝食、自杀等方式来反抗当这个傀儡皇帝,因为他知道一旦做了这个“皇帝”意味着什么。

金人看好好说没用,便威胁要屠城,就这样张邦昌在金人的威逼利诱和朝臣们苦苦劝说下即位了。

张邦昌上位之后,不去紫宸殿和垂拱殿办公,而是选择一处偏殿,办公桌也不是皇帝的坐北朝南,而是坐东朝西。

张邦昌在和朝臣商议事情的时候,不让他们行跪拜礼,自称“予”而不是皇帝才用的“朕”。发布什么政令下去也不叫“圣旨”,而是“手书”。对于拍马屁讨好他的大臣,他也是严词拒绝的,并声明自己是赵宋的臣子。

后来,张邦昌还利用这个“皇帝”的身份救了大量赵宋王朝的大臣,为南宋留下了火种。

等到赵佶、赵桓北上时,张邦昌还跪送他们。

这些细节无不说明了张邦昌不敢轻越君臣本分,始终和其他大臣以同僚的关系相处。

金人走后第二天,张邦昌马上联系赵构,还迎宋哲宗废后孟皇后入宫垂帘听政。

即使王时雍、徐秉哲等人警告张邦昌将来可能会被清算,他也依然这么做了!

张邦昌甚至在手书中阐明了:“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

最后,赵构还是清算了张邦昌,但是杀张邦昌的理由,并不是说他通敌叛国,更不是说他僭越为帝。而是以“私通宋帝妃嫔,语斥乘舆”这样的理由杀的他。

由此不难看出,至少在忠与不忠这一块上,赵构是挑不出来张邦昌的毛病的!

这些都说明了,说张邦昌名节有亏、骨气不足可以,但说他是奸臣、叛臣、卖国贼,确实是冤枉他了。

反正,江鸿飞的臣子要是能做到张邦昌这种程度,江鸿飞就知足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江鸿飞对张邦昌青眼有加。

张邦昌也借着江鸿飞对他的态度,一直在侧面帮赵宋王朝斡旋。

不过话又说回来,江鸿飞势在灭宋,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张邦昌,就改变自己的想法?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赵桓任命的东道总管胡直孺率领一万人马前来勤王。

江鸿飞派栾廷玉和孙立出战,迎战胡直孺。

胡直孺就是一个纯粹的文人,根本就没有率兵打仗的经验,他手下也没有太善战的将领。

结果毫无意外,栾廷玉和孙立左右夹击,一战就将胡直孺部击溃,而且孙立还生擒活捉了胡直孺。

江鸿飞想借此恐吓赵桓君臣,看看能不能不战就将赵桓给骗出城来,取得灭宋阶段性的大胜,便让耿南仲和前知枢密院事冯澥回去跟赵桓说,赵宋王朝想议和也行,得赵桓亲自出城来议和,另外还得让赵构回来,只有赵宋王朝满足这两个条件,自己才会考虑跟赵宋王朝议和。

耿南仲和冯澥回到城中,将江鸿飞的态度跟赵桓君臣说了之后,赵桓询问一众宰执:“大元皇帝教朕及康王去见他,这该如何是好?”

何栗、孙傅等人不知道赵桓对此是什么态度,所以全都闭口不言。

见没人敢帮他做决定,赵桓想了想,说:“非朕不敢出城见大元皇帝,只恐朕若是出了城,大元皇帝再挟朕迫降。”

见赵桓不愿意出城去见江鸿飞,孙傅与何栗于是代表赵宋朝廷决定,派冯澥前去通知张邦昌等人,让他们代表赵宋王朝议和即可,还说赵桓偶感风寒,不便与江鸿飞见面。

至于江鸿飞想让赵构回来?

赵桓君臣商量过后,认为绝不能让赵构回来,而且,他们不仅不能让赵构回来,还得给赵构个头衔,让赵构召集天下兵马前来勤王救驾。

事实上,早在种师道还在世担任枢密使时,种师道就料到了大元帝国肯定会南下伐宋。

所以种师道让钱盖和张叔夜整军前来京师勤王救驾。

接到种师道的传檄后,钱盖集结了十万西军,张叔夜也聚集起来了十五万八千多兵马,两人和其手下的人马全都做好了开赴到京师勤王救驾的准备。

可唐恪、耿南仲等宰执看出来了宋军肯定打不过大元军,所以不想再跟大元帝国搞军事对抗了,想要一心求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