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再去想田井松一。
闭上眼。
脑海闪过一幕又一幕的历史,开始进入状态。
那是1937年。
悲凉的小提琴声轻轻扬起。
微微颤抖的颤音,却有一种心灰意冷的平静。
如血泪与无声的控诉。
跃然于音符之上的,仅是战火所导致的颠沛流离。
没有强烈的愤恨,高昂的杀意。
没有子夜之时的叹息。
这一首来源于绥远民歌的乐曲奏响。
无尽的悲凉之中。
世界都仿佛变成了灰色。
1937年,曰寇铁蹄侵入东北蒙古华北大地。
关外的苦命人唱着“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至此颠沛流离,流亡关内。
音符之中那哀莫大于心死的灰白色。
顿时拨动了观众们的心弦。
虽然。
并不知道这到底讲述的是什么。
可这优美的旋律中,隐藏着的灰白死气,却极其感染观众们的情绪。
仿佛在剧烈的炮火过后。
缓缓升腾着黑烟,无声寂静的积尸地。
幸存者走在死气弥漫的大地之上,心也随之死去。
原本长满饱满稻穗的土地,被战火摧毁。
流浪到关内的苦命人,放不下的是心里美好的家乡,无处寄托的是对沦陷的家乡的哀思。
乐曲蓦然变得微微欢欣起来。
仿佛如记忆里美好的家园一般。
世界仿佛又变成了彩色。
死寂的黑暗与悲凉,隐藏在乐曲的深处。
为记忆中,在家乡的欢乐,与家人的欢乐之景填上一丝阴霾。
蓦然。
音乐又再一次的失去了色彩。
映入眼中的,仍然是一片灰白色的死寂世界。
或许是被战火摧毁的家园,也或许是已经逐渐死去的内心。
极致的悲凉,仿佛长大了嘴巴,却哭不出半个字一般。
随着一声浅浅的,长长的嘶哑啼鸣,如从喉咙中挤出了一点点的音节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