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刃上青成语 > 楔子(第1页)

楔子(第1页)

永定十九年的冬天似乎来得格外仓促,不待春明门外的芦花飘尽,就一夜入寒了。

行过永巷时,谢寻微掀开那一方尚且苟全她所剩无几的体面的帷帽纱帘,抬头望了一眼宫墙外的四方天。今日无风无雨、无日无云、天是苍白色的,像少时闺阁案头的白釉宝瓶,亮的刺眼。

她想:或许史册上有关她的记载也是如此苍白的。是几句话?是一页纸?又或仓促到只是别人生平载录里的一句话、一个名字、一个注解?

可即便是这样苍白的一生,她也有拼命努力过,虽然回想那些奋力追寻不得、拼命挣脱不得的,似乎如今也已然一一释怀,没留什么遗憾了。

可是她思及于此时仍觉有一分不甘,自蛮笺象管里流出的含混断章又怎么能够为这样波澜壮丽的、跌宕起伏的一生做著述呢,那样的美丽、真实又惨烈的经历,是远非史官文词之力所能及的。

行将就木般,她拖着一副铁制镣铐在长长的宫道上走着,锒铛间撕拽拉扯出的,是两道同样长长的血痕,年轻内侍连连呵责着“当心些,别脏了路,小心平白污了贵人的鞋”。

前头走着的年迈内侍曹德忠听言转过头来,递去一记眼刀:“惯会看人下菜,打脊之奴也配论旁人高低贵贱?”,又在一声短叹后慢下两步,“御史大人,老奴冒犯了”,他小心地俯下身,用延至脚踝的囚袍替她包裹住伤处。

“蒙曹公惠恩,只是我早就并非朝臣,如今乱头粗服、三木加身,更称不上一句大人、担不得您一句冒犯了。”她低头看看,只觉好笑。

青灰的囚袍是麻制的,本朝虽以宽善治国,但似乎并不会仁慈到为罪犯量体裁衣,以至于本就不合身的袍子罩在她纤瘦的身体上,更是显得格外宽大。她搓捻着袖口纵横交错的粗制菱格,回想着被桩桩件件交织而成的一生。

从永定九年到永定十九年,这条路她走过三千余遍,从粗衣布服到服朱腰鱼再到如今囚袍一件合该是件漫长到几十年、乃至一生的事,可她只用了十年。

她没由来地想起太初二十三年,初上无妄山的那个雨夜。入谷前她曾让陈九替她卜过一卦,本是无聊消遣时权做解闷的一卦,总计一百零八签,她一连两签,就将大吉大凶抽了个遍,还戏谑陈九定是个不入流的骗子,不想如今倒像是一一应验,原来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两道朱墙锋利切割之下,天只剩狭长一角,那恍若隔世之前的进退、得失、生死、惊惧、哀恸、思寤、痴嗔,一旦慨之系矣,便又可皆作具象,而权宜猜忌,利弊权衡,上位者的狞笑、受刑者的乞饶,都付之一炬、已随飞烟了。

陈九所言远隔千山之外的江碧山青、鸟过花燃,她今生也只怕是无缘得见了。若有来世……何必再求来世……鲁侯之鸟,殇之于庙,眩视忧悲,三日而死,无极之外,复无极也,上神既以天地作人之囚牢,惩之、罚之,那么又岂在乎是极乐净土又或阿鼻地狱呢。

至于庄公所谓“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她想她大概马上就要见到了。

一条隘巷有如天河,横隔南北,行过永巷便是南宫了。

太极殿前,周放鹤负手站在陛阶之上,看她被侍臣左右促挟着一步一步走上前来,许是新伤叠着旧伤的缘故,步履似乎显得有些踉跄,脊背却始终竹挺着,颈不曾弯、腰不曾折,想来囚困兰台,受捶楚、受鞭笞时应该也是如此,分明屈居人下,却不肯折节乞怜。

可过刚易折,世间万物大抵都是如此。

他想起无数次她微微仰起头望向他,从来都是不避不让,那一双澄明的眼里分明不带什么情绪,却又仿佛足以穿透人心,让他有无数次恍然,他察觉到他们之间有着微妙的相似,那是同样的明悟通达,同样的洞若观火。而那时他便也清楚地知道,这样的人是断不可能因金钱名利又或是拜相封侯而被轻易收买的。

而此刻她便跪在殿前,不簪珠、不戴冠、不施粉黛、不兴金银,兰台离宫囿囚她百余日使其几近癯骨病态,是又或不是囚服太大的缘故,衬得她太瘦太单薄,像一张经雨打湿后又风干的澄心纸,匀薄如一,却是脆而易碎。

叫他一时恍惚,忘了当初她是如何挥剑斩乱军于马下,又是如何手执象牙板笏力辩群雄的。这样一双“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马上定乾坤”的手,如今却用来高呈罪状、以陈罪词。

他有一瞬的怔忡,如果奉上的不是一沓罪状,而是一本奏折,一切似乎就和往日卯时百官正衙常参时没什么两样了。

而这一纸可堪夺人生死的罪书也着实是出自这样一双玉手,如果早知今日,他断然只希望这双手不碰刀剑、不碰文书,只是好生安养着,绣花、烹茶、调香、抚琴,哪怕一生沦于俗常之事,总也好过如今同他背道而驰。

在此之前他时常在想,这段腥风血雨的过往她会如何书陈,那些所思所历又当被如何描述,而最主要的是,这大概是他离与她推心置腹最近的一次,可他又不禁猜疑几分,一个在佛前侍奉都能坦然说谎的人,又会在一纸文书里留得几分真心实意呢,大概他一生都始终要和她隔着那张狐狸面具相互猜测了。

待内侍走下阶来,再取过那一沓文书递给周放鹤后,谢寻微方被召入殿来,朝南对开的数扇菱花门一律半开,叫淡淡疏光慢慢倾泻,自镂空的窗桕斜斜透入,朱汜般漫过槅间书帙卷册、宝炉香鼎、铜镜瓶花,以及此际于窗下行走的一杆清瘦竹挺的倩影。

一屏之隔,尚未走到近前便先觉着一股温热之气钻入袖底、萦在襟前,叫她心里无端一轻,曾几何时,她也曾在此处支颐等雪至、枕臂听莺声啊。

画屏在山水未尽处便戛然回转,而立于屏后的,是林下谪仙般的身影,刻下他未着龙袍,通体只作文士打扮,天水青色的料子上绣的是两杆翠竹纹,以玉簪冠、以玉作带、以玉缀袍,长身玉立,确叫她有一瞬的失神,误以为他仍是无妄山破庙香案前那个双手合十、虔诚祈愿的寻常士子。

她恍地想起书曾就:“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大抵便是如此了吧。

多年前那个在佛光垂影下逆光而来的少年,此际眉目逐渐清晰,他一如往常般温和、清透,可那水色衣香上,由银线暗绣的曲水纹样,又分明是当朝独一份的泼天富贵。

如光拓影,即非当时之光、当时之人,自然也难拓当时之影了。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句前人无心诗文如今成了万千故事结尾最妥帖的注疏。而当年相国寺挑起一盏盏长明灯的少年早就已然一去不返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