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刃上青成语 > 柳下风来(第1页)

柳下风来(第1页)

谢寻山的靴底轻轻擦过踏跺,踏入这间古朴的宅子。

枢密副使官至二品,依照惯例理住一间五进三出的院落都不足为怪,但这间宅子却只有二进大小,与之身份相比,只能说颇为雅致精巧。

甫一进门,倒是让人觉得比从外街看时,要轩敞许多。

鱼鳞青瓦,郿邬砖墙,地面用砖石铺展,蜿蜒出一条蛇形小路,一道影壁分隔前后两院,石峰翠竹点缀下,方方正正的院落藏在一洞海棠门后,回廊两侧皆挂以灯笼、蒲草,以及五色丝线绣制的香包。

家丁颇少,只有三两侍从在庭中洒扫,但院落收拾得干净整洁。阶柳庭花、假山奇石、小池游鱼,天地万物缩尺在一院之内,虽非什么水榭华庭,但曲径通幽处,颇有壶中日月的意味。

谢寻山心下略感讶然。

他隐约记得江隐是太初十一年的进士出身,入朝为官也已十余载,二人也算同朝已久,但谢寻山作为太子嫡子、平川郡王,东朝涉政恐惹碎语闲言,故只以虚衔挂名,几不染指政事。

若非关陇之事实在紧急,他今日亦断不会铤而走险来此。

传言此人气禀刚明、公正不阿,他的政治风格向来是以严肃著称,且为人耿直,一向直言不讳,驳斥他人时丝毫不讲情面,故而朝臣对其评价亦是毁誉参半。

但今日得见,似乎与往日所听之言大相径庭,他属实一时无法将眼前这个年逾四十便须发花白,似乎受腿寒病痛而微微弓腰的中年男子,同传言中那个“上敢面刺天子,下可怒斥朝臣”的枢密副使江大人联系在一起。

况且眼下此人看起来似乎颇为温和,并不似传闻中那么激昂慷慨。自进门起,他虽因腿疾之痛,走不甚快,但也始终跟在谢寻山斜后方,恭谨地保持着一步身位,不曾怠慢。

思及于此,谢寻山便将脚下步速稍稍放慢了一点。

似是有所觉察,江隐略带感激地望了望谢寻山。

一张如意云纹平头案,两把黄花梨圈椅,四下空空荡荡,只有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副《秋江待渡图》,两侧题了楹联。

方才人多眼杂,多有不便,现下入了内室,江隐才屈膝见礼,未待膝骨触地便被谢寻山一把扶起,“江大人不必多礼。”

见谢寻山环视一周,江隐有点不好意思道:“郡王折节,臣白屋贫寒,恐有怠慢之责,还望殿下恕罪。”

谢寻山一面撩袍坐在案侧,一面虚手作请:“山高不论长短、云淡焉分厚薄?江大人虚怀若谷,不重身外之物,乃我朝之幸。”待小童奉上两盏清茶,他就唇小呷一口,道:“况且此室有桌有凳,有画有茶,何陋之有?”

江隐微微欠身,不在过多推辞,落座于谢寻山对侧,道:“殿下谬赞。臣愚钝,不知今日贵人下榻寒舍所为何事?”

谢寻山想了想,开门见山问道:“江大人可知上月关陇失粮,拒缴赋税一事?”

枢密院专司军政一事,他虽为副使,但又岂会全然不知。江隐略一思度,口风颇紧,只肯言:“略有耳闻。”

谢寻山讲道:“大绥自开国以来,一直与西魏以玉门关为界,先祖明成帝时,两国曾商定税议、划地而居,互不干涉。至文帝继位,两国交好,定以雍州为中心,各划左右边关十二城,开通商市,互通有无。”

江隐皱了皱眉,只因他早知后续所言之事。

谢寻山停顿了一下,看了看江隐,又继续道:“直至西魏贺楼氏篡权,改西魏为东魏,起兵与我朝洛水一战后,两国大小战役迁延迄今已六载有余。四年前我朝屡战屡败,武安侯周从之自请远赴西北,平定战乱、安我大绥之民心,此军骁勇,数月便连下多城,致使魏军损失惨重、畏畏不前,此后一年,两国战事暂缓,颇有议和之意。然两年前敌军夜袭崇州,关陇一带粮草殆尽,城中驻军三万,苦守半月有余,虽保固地,但武安侯亦因此战痛失一子。”

言及于此,因惜才之故,他颇为动容,音调不免喑哑了一下,又提盏抿了一口茶,方继续说道:“而今我朝关陇地区以陇西李氏、清河崔氏、弘农杨氏为主要族系。多年来,据陇西节度使郑平之郑大人文书回禀,关陇一带向来粮草、马匹、冶铁得以传世,其中以此三家为首,商号遍及陇西、岭南等多地。虽近年来我朝南征北战,此地多遭波及,但此地富庶,少说已有百年基业,断不会到无粮可收、无税可缴的境地。前月我曾远赴玉门查探此事,此间种种颇为蹊跷,我怀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