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之后,他又做了这一生中,最后悔的决定。
“我去了天佛禅寺。”
谢缨说:“我以为,佛能渡我。”
“我恳求禅师,将我收为弟子,教诲于我,令我不再执着于凡尘俗事。可你知不知道,那位禅师,对我说了些什么?”
一桩从未被外人拼凑的往事。
一段,本不该由他知,却因那禅师听他忏悔过往、心生怜悯,而告知的真相。
【人之命数,恒有定期,国有国运,天有天意,一切本不能改,然而——】
然而。
总有一些人,相信人定胜天,也当真曾以人力,胜天半子。
改荒漠为绿洲,救贫扶难于水火,造不世之功德,万民称颂,为之立碑建庙。
没有人知道,在阿史那珠和前朝末帝祖潮生的身上,究竟发生过什么;也没有人知道,这对史书所载、从始至终不曾交心的“怨侣”,后来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但,她的确曾试图改写他的命运。
在史书遗漏的那三年,在颠沛流离的逃亡路上。
【那位女施主,带着自己的相公走遍了天下古寺。据她所说,每到一处,必生变数,天降响雷,抑或晴日骤雨。】
她为他求生,天却注定他死。
他是王朝的终结,是末路的挽歌,是不可解的报应在身,是试图力挽狂澜,却终究被海潮淹没的礁石。
她曾胜天半子,又在他身上,满盘皆输。
【但前任住持惠恩大师收留了他们。住持说,佛在上,人在前,世人行路,须向前走,而非处处向上看——只是,从那以后,也不知是巧合抑或其他,寺中香火竟当真大不如前,几乎至于门可罗雀的地步。女施主彼时身怀六甲,仍执意每日长叩佛前,只是,每逢她去,长明灯不燃,烛火必灭,久而久之,寺中僧人亦难免怨声载道。】
【直到有一日……】
【青天白日,忽飘鹅毛大雪。而后,大雨瓢泼……众人皆异。那之后,女施主便再没有出现过,隐居于寺中小院,闭门不出。
听人说,她险些小产,她家相公却不告而别,从此失了踪迹。但她好似一点也不着急气恼,也不曾托人寻找,反倒把一直跟在身边的两名奴仆遣散。】
在阿史那珠人生中,最后的一段时光,她的身边,没有留下任何人。
她并非死于惊骇,抑或殉情而亡,相反,她过得平静至极,无波无澜。
以至于,无论是末帝被斩首,头颅高挂城墙被鸟雀啃食殆尽的消息,抑或新帝登基,大赦天下,都没有让她踏出天佛禅寺后山深处、那座僻静的小院一步。
唯独在她生产的那一夜。
【乌云压顶,雨势汹汹,据说百年来,江都城从未下过那般暴雨,竟压垮了禅寺主殿屋顶,雨水……一瞬倾盆而下。】
殿中,禅经颂鸣声顿止。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举目四望,竟似满殿佛陀皆落泪。
翌日,惠恩大师坐化圆寂。
临死前,留下了最后一句话,托人转告于院中那位“女施主”。
“缘起即灭,缘灭则生,”谢缨说,“她终究是成功了。只是,她求来的这条命,没有给她想要的人,而是被那人心甘情愿地让给了……一个还没有出生的孩子。”
祖潮生不是被赵莽找到,而是,抛下所有的庇护,自己找上了门去。
在面对必然的一死时,他是否坦然?是否真的毫无牵挂?
再没有人知道了——
唯独他的结局,却是世人皆知。
沉沉原本因药力困顿而不住挣扎着打架的眼皮,忽的一顿。
犹如被拖慢般,迟缓着睁开,她的眼里没有神采,只有无尽的茫然与疲倦。
谢缨披上外袍,起身走到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