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青海的长空万里无云。海月纵马与众将一同跟随在江央坚赞身后,走在遍布象泉军旗的队伍之中。望着远处逐渐清晰的西宁卫,心中百感交集。
她眯起眼睛来看向蓝天,她在想四年前的青海会不会有比这更湛蓝的天空?这四年里,这片长空早已被染成赤色,充斥着无数牺牲在这里的英灵和那些无辜亦或死有余辜的生命。
整顿完毕的象泉军在西宁卫各城门处列队站好,远处的连城弩手也各就其位。海月甚至安排了云顿铁骑倾巢而出,按照指令守护在各个要塞,谨防颉莫叛军突然变卦,形成突袭。
海月轻踢马肚,走上前去,与江央坚赞几乎并驾齐驱。她低声开口道:
“王上,容末将先行开道,以免颉莫叛军对王上不轨。”
他转过头来,轻轻勾起唇角笑了笑,用仅有他们二人才能听到的声音道:“女人就应该站在男人身后。”
海月愣了片刻,竟意外地没有任何反驳。她的耳根有些发热,连带着脸颊也渐渐烧得通红。她轻轻勒了马头,比江央坚赞慢了两步,轻轻走在他身后。
景唐骑着马走在离她不远的地方,看到了这一切,心中难以抑制地翻起酸涩的感觉,却始终无可奈何。
队伍走到离城门百丈远的地方停了下来。这是他们约定好的接收投降的位置。
所有人几乎都屏息等待着城门开启的那一刹那。
只听“轰隆”的一声,四座城门同时打开。一道装满了武器装备的车队缓缓从城中拉出,每辆车只有一个手无寸铁的马夫。他们以极慢的速度往城外走去,而那为首的像是个文臣。穿着长袍,一副清瘦的模样走在最前面。
他一路走到象泉军面前停下。他身后的车队便分成两队,各自往两边聚拢。他远远地对着江央坚赞深深一鞠,随即从袖中掏出一封冗长的投降书开始宣读。
他读完之后,海月便示意手下将所有清缴的武器清点检查一遍,运到后方去。接下来,便是接受颉莫叛军的投降。
顺着方才城门的方向看去,一列列褪去戎装的叛军士兵们走了出来,全然不复他们在沙场上的狰狞面孔。海月不禁有
些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那些她以为自己恨毒了的面容,如今却提不起丝毫恨意。在战前,他们或许是工匠,是农民,或是街上炸油饼的贩子…他们现在穿着粗布衣裳,又与寻常百姓有何分别?
江央坚赞注意到她有些走神,便寻了个机会轻轻碰了碰她的护臂。见她回过神来,江央坚赞才正色对那使臣道:“青海既然是大明的失地,大明帝才能决定你们的去留…不过既然西宁卫主动提出免战投降,我也自会书信告知大明帝,对你们手下留情。”
那些人眼睛里像是重新笼上一层微弱的光芒。即使这束光芒微弱,也足以点燃在青海死去已久的生机。
江央坚赞进城之后,下令封锁所有兵册和其余重要文件,等待日后大明派人前来收整。
依着礼节,景唐谢过了江央坚赞的体恤,便修书一封立即送往燕京城。
在战争之中饱受折磨的西宁卫百姓,大多都不知道日子是会比以前过得好还是比以前还要过得糟。但等到他们见到军纪严谨的象泉军的时候,心里的石头也便放下了一大半。
原来,江央坚赞进城之前便与军队约法三章,不得侵占百姓私产,不得欺侮投降的叛军,不得私闯民宅。不仅如此,在象泉军占领粮仓之后,更是大开大门,将西宁卫官仓中的屯粮全部发放给城中百姓。
就这样,象泉军在西宁卫很快便赢得了极高的威望。这件事像风一般,迅速传到了西宁卫之外依然受叛军控制的地区。
大部分地区的统领皆携带降书前往西宁卫,将兵符等一应器物上缴。差不多与此同时,从燕京城返回的信使带回了大明帝表示嘉奖的奏报。
景唐收到明帝的亲笔御书之后,停在案前许久。面对眼前一片大好的局势,明帝亲自修书一封送至江央坚赞处,对他的倾力援助表示感谢,并答应在此前的所有约定照旧。战后,大明会如约重新修订边关贸易协定,削减关税,并开辟新的商道等。
而景唐手里这一封信,则是明帝亲手写下的密信,嘱咐信使务必亲自送到景唐手中。而信里面的内容则是,谨防象泉军攻其不备,占领青海。
景唐将御书收好,独自展开一封不大的青海
地图,慢慢端详了起来。
这些天来,光是来自青海及周边地区大大小小的地区、部落头领,皆表示愿意接受招安。更有十几位头领直接将兵符上缴。这些东西,加在一处几乎涵盖了青海的大部分地区。即使这些地区如今没有过多的屯兵,兵符也足以号令一方势力。
这些兵符,江央坚赞连看都没看,命人全部封锁,等待明军接收。
打心眼里来说,景唐是极为敬重江央坚赞的为人。即使因为海月的原因,他对江央坚赞有些意见,但对于这位盟友,他还是表示出了极度的信任。可是如今面对明帝的御笔亲书,他又不能不闻不问。
于是这一天,景唐便登门拜访了。
江央坚赞像往日一般热情地接待了他。即使他心里错综复杂,却依旧保持着面上的平和。
江央坚赞的脸上一如往日和煦爽朗的笑容,他端起银杯替景唐倒了满满一杯奶茶,道:“原本也有事寻特使来,不曾想让特使早了一步。”
景唐躬身作揖谢过他,待江央坚赞坐定,他才拂袖坐下。
他面上依然云淡风轻的神情,道:“赞普数次大捷,助我军收复失地,本该早来庆贺,实在窘于身边没有像样的礼物相随。如今信使正好从燕京城带来了上好的丝绸和茶砖,这才前来道贺。望赞普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