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齐宣庆五年最后几天,东京城内的气氛有些吊诡。
今年夏秋两季,得益于河北、西北逐渐开发完善,加上淮北、中原两大传统产粮区丰收,便是二十万大军在外征战,依然使粮价创三十余年来新低。
外部,一战平灭辽东,拓土三千里,得来广袤沃土。
带回被掳百姓四万余,迁葬皇室忠良,俘获完颜胡舍、完颜亮等金国文武二百余。
狠狠出了一口自丁未年便攒下的恶气。
内,风调雨顺;外,开疆拓土。
这般背景下,整个东京城、乃至大齐万民都在沉浸在一片喜乐之中,对于未来,也多了份期待。
可比起百姓,至今依然留在东京城各国使臣却无法与齐民感同身受。
最早,有消息传出,已名存实亡的金国,打算献五金十七府内附。
到了腊月二十五日,又有消息称,安丰朝太上皇自感年迈、已力不从心,欲逊位荣养,将淮南臣民托付于晋王。
这样的消息能传出来,走漏风声的可能性极低,大概是淮北故意放出消息,好给西夏、临安朝树立榜样。
但不管西夏和临安会如何抉择,淮北系推进的脚步却按部就班、一刻不停。
宣庆六年正月初一。
牛行街董记缎庄的东家董添宝天不亮时被零星鞭炮声吵醒,昨晚因除夕守岁只睡了两个时辰。
但被搅了清梦,他也不恼,起床后便朝后院喊道:“二郎,二郎,好起了,大年初一莫睡懒觉,起来把为父前几日买下的鞭炮放了”
“父亲,儿知晓了。”
隔了一会儿,后院才传来儿子刚睡醒的沙哑回应。
待儿子儿媳梳洗停当,马上忙碌起来,将昨日提前准备好的面果、香烛等祭品,搬到了家中的小祠堂。
坐在正厅喝茶的董添宝不由有些怀念大儿子一家。他家原本人丁兴旺,但丁未后,只剩了他和两个儿子。
多年养育后,两个儿子先后成家,前年大儿子为了拓展家中生意,带着妻子去淮北开设了分号。
今年,儿子来信说,淮北陈经略之子陈英俊公子于当地组织了一批绸缎、瓷器、茶叶,欲出海贩往大食,同时探索去往极西之地的海路。
董家大郎好不容易争取来一部份份额,为筹备此事,今年不能回家过年了。
对于大儿子的选择,董添宝十分支持家族若想兴旺,离不开敢闯敢拼的后辈。
且海商获利之丰厚,天下皆知。
虽出海风险极高,但一直关注此事的董添宝已了解到,陈公子做此事的背景,是淮北安插在周国的税警总队已掌握了泉州市舶司。
泉州那边,常年跑海、熟悉海路的船夫水手比比皆是。
这就从技术上解决了出海的难题。
至于安全据大儿子讲,陈公子请了淮北水军中的史家兄弟,亲自帮忙操练水手,并且在商船上安装了天雷炮!
他们将这些装了炮的船叫做武装商船。
早年东京之战,天雷炮在城外轰鸣的景象,让无数人印象深刻,有了那玩意儿,别说被海盗劫掠了,他们不主动去搜刮海盗的老窝就不错了。
也就是陈公子这种敢做事、又有背景的年轻官员,才能做下此事了,若是一般人,仅是协调各方势力、购买天雷炮这些事都办不下来。
想到这些,大半辈子经历曲折的董添宝也不免幻想,自家搭上了淮北这条线,日后会是何等风光。
正思忖间,却见失散十几年的女儿自后院匆匆走出,左顾右盼,似乎是想主动找点活儿干,又似乎因为自己起的晚了一些,紧张又不安。
董添宝心里不由一疼,赶忙朝女儿招手道:“莹儿,刚过卯时,天还没亮呢,你怎也起来了?”
那董莹闻声,第一反应竟是要跪,随后想起第一天回家时,爹爹不让她动不动就跪的话来,便低头小心道:“女儿这就去做事”
恰好,正在布置小祠堂的二儿媳经过此处,随口便道:“来,莹儿帮嫂嫂将祖轴挂起来吧。”
“奴婢这就来。”
十八年的习惯,一时半会哪能改的了,董莹脱口自称了奴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