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前进在南边的建筑公司,一线工人的最高工资,已经破了两千大关。
但现在市场破坏了这个门路,如贤婿李胜利所言,一些所谓冷眼旁观,但内心躁动的人,已经提出了异议。
这种结果,既令人痛心又令人欣慰。
“爸,这可不是拆东墙补西墙,而是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
既然已经迈开了步子,就不能再回头了,只能再接再厉,将这条任重而道远的路走下去了。
考学毕业参加工作,学而优则仕的路子,走了一两千年,也算是人人熟悉的上进门路。
没了涨工资带来的内需,那些个出口创汇的企业,会在老美引起的通胀肃杀之下,纷纷破产倒闭的。
这些产线都是不要现钱,打着合股的名义放下去的。
钱可能是利税的一部分,但厂子计划外的盈利,不该拿出来给工人一部分吗?
仅靠现在大多数人三五十块的工资,如今市面上的厂子,在肃杀之中,能活下来的会有多少?
算算产线及合资厂能惠及的工人,按照经济班的说辞,至少能给市场提供几十亿的流动性。
一两千、两三千算是特例,定個三百,还是没什么不妥的……”
以工人工资,倒逼单位职员为了饭辙,投身市场大潮,或许也是最省力的抉择了。
有些技术岗,只要舍得熬,最高已经破了三千块。
之前津门港存着的几百条生产线,以及后续来的生产线已经纷纷投产。
加上市场上那些提前吃螃蟹单干的,只要厂子出的产品大差不差,这点还是可以做到的。
有些人或许会蒙对一节,但上下不连贯的理论,放在市场上也是经不起检验的。
这些在现在看来是了不得的经验理论,但在后世,无非就是茶余饭后、诊室之内,人人都能说上两句的谈资而已。
咱们之前就有工农业剪刀差,难道还要将企业的利润全部拿走,再来一个工商业剪刀差吗?
如今单干了,农村的副产品,不仅增加了种类,更增加了数量,这些有一多半都是在计划之外的。
北边以后就是这么来的,结果死了一个彻底。
贤婿的主意虽说有些绝户,但如今看来执行的难度并不高。
路子是不错,但这也是舆论的焦点之一。
“胜利,涨了工资就短了利税,拆东墙补西墙的法子,真的能行吗?”
不用这些手段尝试,直接用西方经济专家的休克疗法,那才是作死的行为。
剔除这些坐不住冷板凳的,将原本有限的资金,用于更少的人员之上,工资自然而然就涨上来了。
双轨之后,价格还要进一步接入市场,物价大涨之后,许多职员怕是接受不了这种落差,就要去下海经商的。
爸,我之前也说过,咱们的市场从来都不是自有的市场。